改革,大道當責
改革是循序漸進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向前走,確保實現改革的目標任務。
堅定不移抓好各項重大改革舉措,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帶動全局,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
——習近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鄭重強調改革的重要性。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制度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只有改革才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說,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槍干是不行的。
為有效推動國企改革落實落細,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共召開23次全體會議和多次專題會、座談會,深入企業和地方調研,研究矛盾焦點和企業期盼,有力推動了國企改革政策體系的制訂和改革深化。為貫徹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中央各部門出臺了122個配套文件,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出臺落地文件1291個,各中央企業累計制定實施改革方案超過3000個,有效地打通工作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中智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卜玉龍在2019年度集團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今年中智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為貫徹黨中央、國資委任務,落實巡視整改整治要求,2019年5月22日,針對中智公司職能部門組織制度的優化改革,卜玉龍同志指出,改革是手段,不是為改革而改革,加快推進公司改革,是為了積極轉變機關作風,激發制度活力,推進管理創新,進一步發揮各部門職能,進而提高企業的戰斗力、管控力、運營力、穩定力。
歷史長河,古往今來,從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變法,到近代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我國一直走在改革的道路上,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去幾年改革已經大有作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為。這表明我們已進行過許多改革,我們現在正走在改革之路上,若想將改革進行到底,就要觀歷史,以改革,謀復興。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強調,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要做“四個表率”,即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作出表率;在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作出表率;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作出表率;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中作出表率。中智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卜玉龍指出,這些部署和要求,就是我們工作的指引,我們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按照國資委黨委、國資委的部署,切實抓好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
卜玉龍同志強調,做好2019年工作,關鍵是要堅持“以改革求發展”的工作導向。要深刻認識到制約公司改革發展的主要矛盾。矛盾和問題是影響我們提質增效、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峻復雜的挑戰,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競爭意識,要精心謀劃、精心布局、精準施策、強力推進,把握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承擔新責任,促進公司改革發展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新的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以及黨的各項事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任務更加艱巨,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明確干部選拔的標準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當前我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治國之要,首在用人。企業發展,亦首在用人。2016年6月27日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五次會議會議強調,落實改革工作,應繼續鼓勵基層創新,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導向。
“把那些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來,激勵干部勇挑重擔。”習總書記把這類人稱為“改革促進派”,并鼓勵大家爭當“改革促進派”?!案母锎龠M派是既口能言,又身能行的國寶”。正如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所言:“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作為新時代的干部人才,如何成為“改革促進派”?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濱在《人民論壇》中告訴我們,黨員干部必須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素質:
第一,“有擔當”
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敢于直面問題,不回避矛盾,不畏懼困難;既有革故鼎新的使命感,又有打基礎、利長遠的責任心。
第二,“有能力”
能開創新局面、登上新臺階,能做出經得起歷史、實踐和群眾檢驗的實實在在的業績。
第三,“有智慧”
在沒有現存可借鑒改革經驗的條件下具有創新的能力。改革者要有鑒別力,能洞悉未來發展趨向;改革者還必須是群眾實踐的支持者、引領者,積極支持各種新事物,但又善于把這些新事物引領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第四,“有底線”
在改革的過程中不觸黨紀的紅線、不破道德的底線、不碰法律的高壓線,干凈做人、清白做事。
第五,“有情懷”
有理想、有信念、有情操,就是精神上有追求、道德上能堅守、思想上不迷惘,有家國情懷,有人文關懷。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如何善用“改革促進派”?首先應當選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才,只有選拔重用那些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立場牢靠的干部,才能確保改革方向、增強改革信心、完成改革任務;第二應當選用“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人才,改革要靠有能力、有勇氣、敢破敢立、具有改革精神狀態的人來推動;第三應當選用“風清氣正,清正廉潔”的人才,只有自身清正廉潔,才能無所畏懼,堅持原則、敢于亮劍,勇于擔當。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第一個半年,國有企業交出一份亮麗的答卷。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利潤8877.9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當月,中央企業利潤突破2000億元,達2018.8億元,同比增長26.4%,創下歷史單月最高水平。國企經營持續穩中向好的背后,是一項項國企改革措施持續發力,有效推動了國企活力和效益的提升,不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要定人心,卜玉龍同志指出,改革的過程中要切實保證“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動”。而定人心維穩的關鍵,在于進一步弘揚中智的陽光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可以把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向心力,使員工萬眾一心、步調一致,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優秀的企業文化再穩定人心方面起著很大作用,不僅對企業內部員工有著強大的凝聚力,也對企業外部人才釋放源源不斷的吸引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于合作伙伴、客戶及社會大眾都有著深刻影響,也促進著企業品牌獨特性的塑造和深化。
中智公司一直倡導“專業、創新、自信、融合”的陽光企業文化理念和企業精神,不斷加強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提升職工凝聚力,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企業的整體執行力。卜玉龍同志指出,要弘揚企業優秀文化,激濁揚清,弘揚正氣,凝聚強大正能量。和諧、穩定、正能量的企業文化可以讓員工維持較高的工作熱情和企業忠誠度,不畏暫時的矛盾,擁抱變革,為企業持續奉獻。
改革是發展的必經之路,改革是機遇,也是挑戰。改革帶來全新的面貌與全新的動力,相信改革之后,企業將以更好的精神風貌迎接未來,迎接新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說:改革為了群眾,改革依靠群眾,改革讓群眾受益。改革的根本是為了群眾,也唯有依靠群眾才能實施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改革,大道當責,任重道遠!改革,一直在路上!
(中智公司品牌文化部報道)
本文版權歸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有限公司所有
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轉引自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有限公司www.ciic.com.cn”